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金跃
“在北京我觉得很亲切,我没有那种隔膜感。”“对于我来说,北京是一个意义非常大的城市,首先它是家。”6月1日起,由北京市文联、北京电影家协会联合电影频道,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蓝羽会客厅》推出的7集系列访谈节目《北京影人》在电影频道每天晚上22时播出。在节目的预告中,电影人黄建新、郭帆如此描述自己跟北京这座城市的电影情缘。6月2日,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良学接受了本端记者的专访,讲述拍摄这个节目背后的故事以及北京市文联对于未来北京电影事业发展的展望。
七位影人是北京电影人的代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节目早在去年年底就开始策划了。”张良学告诉记者,节目策划紧紧围绕文联“做好人的工作”和“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的总要求,进一步展现北京影人的风采,团结凝聚北京影人为推动首都电影事业做贡献,开始策划《北京影人》的节目。
张良学告诉记者,北京影协推出这个节目,是想对首都电影界有代表性的电影工作者进行一个比较全方位的影像展示,“通过他们的生命故事和艺术创作经历,呈现出一个比较真实且充满艺术感的北京,一个光影的北京,也借此机会展现北京电影和中国电影产业近几年的嬗变和发展。”
《北京影人》选择了张和平、黄建新、吴京、郭帆、张冀、束焕、薛晓路7位电影工作者作为每期节目的主角。选择这些电影人,北京影协有几个参考标准:首先是他们的电影事业都跟北京有关,是北京电影人的代表;第二是人物的安排要体现出“传承性”,“比如黄建新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北京影协的两届连任主席,而吴京、郭帆和张冀则是中生代演员代表。”优秀电影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最后一个是“尚艺”精神,“他们要对电影职业充满敬畏感和尊重感,这样拍出来的东西才会引起观众们的共鸣。”
七位影人中,张和平是北京人艺的前院长,也是北京影协的第一届主席,更是一名资深编剧;黄建新是北京影协第二届和第三届的连任主席,他执导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和参与监制的《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作品,都取得了极大成功,圈内影响巨大;束焕和薛晓路也都在编剧或导演领域做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
吴京近几年在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和国产动作电影的探索上,成绩斐然。此外,他创立的“影武堂”演员训练班,立志在武术和动作电影人才、马术人才的培养上发力,且已有不少成就。郭帆拍摄了《流浪地球1》和《流浪地球2》,在传统电影和科幻电影的结合上做出了创新。张冀编剧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和编剧并执导的《长沙夜生活》,都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共鸣,“他们是中生代的电影人代表,有比较丰富的创作经验,在电影领域里有示范引领作用。”
张良学说,通过展现这些生活和主要工作都在北京的电影人的故事,“能够让北京观众感觉到这座城市文化上的自信力和人才的向心力,让北京的老百姓感受到北京电影和中国电影是大有希望,未来可期的。“
将中轴线人文景观纳入节目
除了演员,在节目的拍摄地点上,北京影协也是考虑周详。《北京影人》以北京中轴线为背景,将景山公园、角楼、什刹海、鸟巢等人文景观都纳入节目中,其中北京市文联也作为节目的采访地,“我们有意识地将历史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进行结合,通过影像的方式去综合展现这些电影人的创作经历和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情感链接,从而见证北京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和勃勃生机,这也是我们当初策划这个节目的初衷之一。”张良学说。
为了联系这些拍摄地,节目组花了不少心思,提前联系,提前策划。“在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拍摄过程非常顺利。”
巩固发展北京电影底蕴和优势
北京是中国电影创意的源泉和策划地,90%以上的电影创意都来自这里。北京具有人才优势、专业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这是北京电影的底蕴所在。张良学告诉记者,期待北京影人将来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首先是在各自的领域里进一步做深做细做精,借助北京电影家协会的平台和北京的文化力量,把作品拍得富有中国气派,符合北京特质;其次,期待他们在影协履职后,能够进一步团结凝聚北京的电影人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多为北京电影人做好服务,包括扶持助力新生代的电影人,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让他们少走弯路,“期待他们能给北京电影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气象、新的面貌、新风尚。”
在北京文联的支持和指导下,《北京影人》此后还将陆续推出第二期,“期待通过对这些优秀北京电影人的故事,为广大电影工作者起到更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未来首都的电影发展做出贡献,更好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推动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X 关闭